<option id="yac89"><p id="yac89"></p></option><option id="yac89"><p id="yac89"></p></option>
  • <menuitem id="yac89"><strong id="yac89"></strong></menuitem>
  • <progress id="yac89"><bdo id="yac89"></bdo></progress>
    <samp id="yac89"></samp>
  • <tbody id="yac89"></tbody>

    <samp id="yac89"><ins id="yac89"><u id="yac89"></u></ins></samp>
      1. <menuitem id="yac89"><strong id="yac89"></strong></menuitem>
        <tbody id="yac89"></tbody>
      2. <tbody id="yac89"></tbody>
      3. <samp id="yac89"></samp>
        1. <menuitem id="yac89"></menuitem>
          <menuitem id="yac89"><strong id="yac89"></strong></menuitem>
          1. <tbody id="yac89"><nobr id="yac89"></nobr></tbody>

            廈門電網近五年累計投入農村電網建設資金33.45億元

            欄目:行業動態 發布時間:2020-06-12 來源: 廈門日報

            (廈門日報記者劉艷通訊員莊穎芳)處處綠意盎然,處處生機勃發。在鷺島希望的田野上,美麗鄉村的動人畫卷快速鋪展,農村電網供電保障能力持續升級,為譜寫新時代特區“三農”工作新篇章強力賦能。

            在“跨島發展”戰略指引下,2015年以來,廈門電網累計投入農村電網建設資金33.45億元,農村區域變電站增加19座,供電容量累計增加4799.5兆伏安,戶均容量提升53.6%。截至目前,廈門電網104座變電站有68座落戶島外,占比65.4%。

            未來,廈門電網仍將按照與城鄉規劃協調發展、與電力負荷增長相適應或適度超前的原則,加快農村區域電網改造升級。年內,島外農村配變戶均容量將進一步從4.3千瓦提升至4.8千瓦,為鄉村振興提供更強勁動力。

            電力更充足 農村戶均供電容量提升五成

            今年春節前,同安北部山區白交祠、軍營村等山區供電迎來了“雙線”新時代。不到三個月時間,廈門市供電服務有限公司組織600多人次投入配電網升級攻堅,山村電網“末梢”舊貌換新顏。

            改造升級線路是目前全市最長的一條架空線路,即10千伏的祥溪線。線路主線392基電桿“翻山越嶺”,途經山區雷害高發區,僅2019年落雷個數就達4745次。而且,線路通道復雜,周圍林木環生,這些都給線路的安全運行帶來了很大的隱患。春節前,廈門供電公司組織對祥溪線開展了三輪次的全面綜合整治。

            “這次改造只是第一步。”廈門供電公司運檢部主任謝佩熹介紹說,在這一片區,該公司還將進一步縮短供電半徑,并結合110千伏汀溪變電站等電網建設項目,持續提升供電可靠性,滿足片區近、中、遠期的發展需求。

            同安北部山區改造,只是近年來廈門農村區域供電能力逐年躍升的一個縮影。在“跨島發展”戰略指引下,廈門電網投資始終向島外農村區域、島內城中村區域傾斜,自2015年至今,廈門電網累計投入農村電網建設資金33.45億元,農村區域變電站增加多達19座,供電容量累計增加4799.5兆伏安,戶均容量提升53.6%。截至目前,廈門電網104座變電站有68座落戶島外,占比65.4%。

            電能更優質 供電可靠性位居全國前列

            去年夏天,由于110千伏馬巷變電站主設備改造,需要停電30天。為確保片區內5000戶居民及工業企業的可靠供電,廈門供電公司在全省首次運用110千伏移動變電站接入新技術,臨時補強供電能力,有效地避免了改造期間部分區域用電戶出現低電壓問題。

            電網基礎網架越來越堅固的同時,大量新技術、新管理方式的廣泛應用,也為鄉村供電更加優質可靠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廈門供電公司在全市城鄉大力建設推廣配電網自動化,實現農村配電網分級、分段快速隔離故障、恢復供電,故障查找時間縮短55%。

            2017年起,廈門開展世界一流配電網試點建設,不僅落地島內,還有大批項目落地島外。例如在海滄區院前美麗鄉村綜合示范區,目前已建成3個以“變臺為景”為特征的精品臺區,不僅全面完成了電力線路設備的標準化整治,實現了臺區運行狀態實時監測、停電信息快速定位和電能質量主動控制等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還量身定制電力設施外觀形象,實現與鄉村美景融為一體。

            數據顯示,2019年廈門全市供電可靠性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其中農網供電可靠率99.9838%,戶均停電時間1.416小時,比降71.4%。今年,廈門供電公司還將聚焦30個省、市級示范村,快速跟進,新增區級示范村,制定電力“一村一提升”方案,加快項目落地,助力農村用電快速發展。

            鄉村更富美 供電服務保障現代農業發展

            每年的3月底4月初,是春茶制茶季。高海拔的軍營村里濃霧彌漫,茶香四溢,給人們帶來新的希望。油綠之間照例有一抹鮮艷的紅,他們是國網福建電力鐵軍(廈門特區)共產黨員服務隊。“制茶期間用電負荷高,我們提前上來檢查電力線路設備,同時還幫茶農們‘義診’。”服務隊成員李楊杰說,他們還給每戶茶農都發放了聯絡卡,24小時快速響應茶農的用電需求。

            疫情期間,“菜籃子”工程的保障也少不了供電人員的身影。同安綠瓢蟲蔬菜供應基地內部線路發生故障,而基地電工尚未返崗,供電公司獲知這一情況后,緊急到場幫助搶修復電,并對負荷較大的蔬菜加工房用電線路進行詳細檢查。海滄區貞岱村現代化設施農業綜合示范園剛剛全面復工,供電公司便上門做安全用電檢查,為溫室大棚智能設施的可靠用電提供保障。

            春耕時節,電力引來田間春水,助力春苗茁壯生長。近年來,大批電表箱裝到田間地頭,讓農戶可以輕松“以卡取電”,農戶無須從自家拉線到田間或采用發電機發電,更加安全、便捷、經濟。近年來,廈門供電公司配合各區試點開展農田電網改造,目前已有139臺灌溉用變壓器落地,惠及同安、翔安兩區36個鄉村。

            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電,供電服務送到田間地頭,折射出供電公司對廈門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全力支持。為加快做好各類現代農業用能保障,供電公司將持續密切跟蹤農村供水設施、道路改造等工程用電需求,解決農田水利工程“用電到田地”最后一公里問題,滿足山地旅游、制茶業等三農產業快速增長的用電需求。同時,進一步優化“網格化”服務模式,推廣“網上國網”智能線上服務,為產業興旺插上強有力的翅膀。

            用能更綠色 清潔能源造福“綠水青山”

            美麗鄉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5月6日,翔安區新店鎮明發半島公交車站旁,一批施工機械正忙碌作業。這里正在建設該區未來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電動汽車充電站,共計20根充電樁、40個充電車位,同時還配套休息室、黨建活動室等功能區,計劃今年夏季投運。這也是翔安區政府與國網廈門供電公司合作建設的“黨建富民強村”項目之一,不僅助力鄉村用能升級,也將增加相關貧困村的集體收入。

            近年來,島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僅廈門供電公司在島外就累計安裝充電樁313根,其中集美102根、海滄138根、同安32根、翔安41根,為鄉村綠色生態宜居探索新路。

            畜禽規模養殖、現代農業設施、冷鏈物流基地……大批電能節能替代項目正加快推動農村用能轉型升級,綠色電能在更多領域造福鄉村。今年,廈門供電公司將在同安北部新增設儲能微電網系統,既能夠獨立消納光伏等分布式清潔能源,也可以與外部電網并網運行,將為周邊片區提供更為清潔、高效、穩定的電力。

            【特寫】

            破解變壓器落地難

            往年到了夏天,同安官潯社區黨委書記林肖華不時會接到村民電話,反映電跳閘了。“這兩年村里的用電改善了很多,”林肖華笑著告訴記者,“已經很久沒再接到這類電話了。”

            地處同安西柯工業園區的官潯社區,隨著村民大量建房出租,小型加工業和商鋪也陸續興起,用電需求激增。但與之相矛盾的是,配電網增容難落地,供電能力捉襟見肘,特別是到夏季用電高峰,跳閘停電時有發生。

            林肖華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官潯社區黨委與供電公司加強共建聯創,形成高效工作機制,合力綜合施策。一方面,通過加大走村入戶力度,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逐漸獲得居民的理解支持;另一方面,優化改造方案,通過因地制宜采用地埋變、配電變壓器低壓互聯等新技術新方法,切實提高供電可靠性。

            2018年、2019年,官潯社區新增公用變壓器16臺,增容5臺,累計增加容量8935千伏安。今年還將繼續完成7個臺區的改造,預計將再增加容量4410千伏安。

            為胡蘿卜加工“充滿電”

            開春以來,翔安區的胡蘿卜加工廠加快復工復產,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繼續蟬聯全國冬春季胡蘿卜出口冠軍。全區80多家加工廠里,優質的胡蘿卜經過流水線清洗后,被捆扎分級,送入凍庫保鮮。

            每年春節過后,都是胡蘿卜出口的高峰期,用電負荷也連年增加。“電力對保證胡蘿卜品質很關鍵。”廈門豐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許財望告訴記者,每到加工旺季,供電公司都會上門幫助檢查用電情況,“幫我們及時發現配電室、內部電力線路的安全隱患,有問題我們就可以馬上解決。”

            事實上,為保障胡蘿卜加工用電,在去年年底,廈門供電公司就先后在翔安區改造變壓器4臺,涉及容量1600千伏安,優化改造電力線路1.6公里。

            相關

            廈門農村電網供電保障能力再提升 八項舉措惠農

            ●助力脫貧攻堅行動

            開展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投資14.64億元,實施768項廈門農村電網建設三年滾動計劃;2020年島外農村配變戶均容量提升至4.8kW,廈門全市戶均停電時間不超過1小時,農村地區戶均停電時間不超過1.37小時(全省10.4小時);建成竹壩農場新村、青礁村、曾厝垵等鄉村電氣化示范工程。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實施電力設施美化工程,制定省、市、區級示范村電力提升“一村一方案”,打造“竹壩農場新村”等一批電力建設標準示范樣板村;依法實施“兩違”建筑中止供電措施,聯合政府大力消除農村電線私拉亂接現象,重點解決一批村居“三線寄掛”難題,消除農網線路用電安全隱患。

            ●助力三農產業提升

            在農村區域應用應急發電車及臨時配變等技術手段,解決農業“用電到田地”最后一公里問題;加快軍營村、白交祠村等13個行政村雙電源點的供電改造,為農村特色旅游、制茶業等三農產業增長提供保障。

            ●助力農村用能升級

            助力綠水藍天新農村建設,推廣實施電能節能替代,全力推動“煤改電”“氣改電”;助力農村信息化產業發展;加速農村光伏扶貧項目并網運行及電動汽車充電樁建設;聯合建設10座農村5G基站,保障農村信息化產業發展用能服務。

            ●助力美好生活用電

            全市農村區域設置7個全能型供電所、9個電力搶修駐點,配備192個農村“電力經理”,主動對接客戶用電需求;在邊遠山區常年駐點電力驛站,建設供電服務網格,實現農村網格化管理全覆蓋;提速高故障線路防雷等隱患治理,推行“先復電后搶修”。

            ●推行清新行風行動

            嚴格執行供電服務“十項承諾”、員工服務“十個不準”,多渠道公開服務程序,發布業務收費清單;建立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長效機制,加強對基層站所、服務一線的監督。

            ●提升優質服務品質

            推行辦電19項業務“一趟不用跑”、8個業務“最多跑一趟”等便民服務,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業用電報裝實行低壓接入;推廣HPLC智能電表更換、智能交費;確保降電價等政策落實到位。

            ●踐行“當先鋒、做表率”

            落實“黨建富民強村”政策,重點保障結對幫扶(社區、希望小學)、城鄉精神文明共建點的捐助資金,幫助結對扶貧點建設黨組織活動陣地,為弱勢群體提供安全用電檢查、故障排查等無償服務;充分發揮共產黨員服務隊作用,實施“農村電網提升、農村服務提升、農電管理提升”三大工程,拓展“政治服務、營銷服務、搶修服務、志愿服務、增值服務”五項服務,當好“先行官”,架起“連心橋”。


            原標題:廈門電網近五年累計投入農村電網建設資金33.45億元


            嘿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