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北能監局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落地 已向6個試點業主頒發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為深入貫徹落實電力體制改革精神,進一步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落地,華北能源監管局主動作為,加強試點項目的調研和服務,通過加強調查研究摸清項目情況,與地方政府部門溝通協調,推行上門服務等措施,積極指導項目業主單位按要求準備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申請材料,扎實推進轄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工作。目前,已向6個試點項目的業主單位頒發了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2、廣東省級電網與增量配電網企業購售電結算電價:通過市場化方式確定電量和電價近日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于我省省級電網企業與增量配電網企業購售電結算電價問題的通知》,通知中稱開展購售電業務的雙方應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上通過協商、雙邊交易等市場化方式確定購售電電量和電價,鼓勵購售電雙方簽訂長期協議并建立相應的價格調整機制。
1、國網河北電力開啟“5G+智能分布式配電自動化”新模式近日,河北正定縣10千伏577塔元莊線路經改造后,成功接入配電自動化主站系統,并完成5G信號現場功能測試,正式送電。此舉標志著國內首個基于5G技術的智能分布式配電自動化項目投入試運行,將顯著提升城鄉配網供電可靠性,讓停電區域面積更小、居民停電次數更少、來電等待時間更短。9月10日,在浙江溫州召開的國際智慧能源(電力)論壇上,國家電網公司的多位互聯網專家在主題報告和圓桌討論環節暢談了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實踐。論壇發言顯示,泛在電力物聯網已經在多個城市具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國家電網泛在物聯網第一階段的業務目前已經全面提速,25個泛在電力物聯網的綜合示范項目全部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建成。3、全國首條跨省配網聯絡線建成投運 浙滬打通電力“斷頭路”9月10日,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內,嘉善—青浦1號聯絡開關合閘后,全國首條跨省配網聯絡線正式竣工投運。此條10千伏電力聯絡線從浙江省嘉善縣跨至上海市青浦區。
截至八月底,國家電網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總體按計劃推進,完成了14家省電力公司25項綜合示范現場調研交流,組織相互學習。召開創建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辦公室第五次會議,討論新能源云、配電物聯網等11個專項方案。開展泛在電力物聯網新增項目需求梳理審核,專題研討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問題,形成解答手冊、一份主報告、12份專題研究報告。泛在電力物聯網在安全生產、客戶服務、經營管理、基層創新、業務拓展、交流宣傳等方面建設工作取得積極成效。5、廣東電網:開創配網自愈新模式 復電時間縮短至“分鐘級”9月上旬,廣東電網公司佛山、珠海、茂名、東莞、惠州、肇慶等13個地市供電局陸續完成了基于主站的配網故障自愈功能建設。全省共接入自愈線路894回,運行期間共發生故障130次,準確判斷故障并提供正確恢復策略111次,實現了該公司計劃停電時間為零、故障停電時間趨零的重要目標,大大提高了配網供電可靠性,有力推進了以故障自愈為方向的配網自動化建設。9月18日,2019華為全聯接大會正式開幕,期間發布了電力物聯網戰略,并介紹了電力物聯網解決方案架構及其在配電物聯網、電網視頻智能巡檢、綜合能源服務等業務場景的應用案例。2019年8月30日,貴州電網首個智能分布式自動配電網在新區建成投運,該項目具有遙信、遙測、遙控“三遙”功能,是全省范圍內配電網領域首個投入使用的智能分布式策略配電項目。據了解,智能分布式配電網自愈系統,對配電設備故障具有自我感知、自我診斷、自我決策、自我恢復的“四自”功能,當配電網發生故障時,饋線自動化系統疾速對故障進行分析判斷、快速準確定位、自動切除或隔離故障區,迅速恢復非故障區域的供電并自動上報處理過程和結果,有效降低了客戶停電時間、提高了供電可靠性。9 月 9 日,在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一號臺地附近,新建設的創業 110 千伏變電站順利通過驗收調試,正式投運。據了解,一號臺地周邊園區,近年有多家大型企業工廠進駐。根據預測,該區域 2020年用電負荷將達到59 兆瓦,而目前僅通過1回10千伏線路供電,無法滿足用電需求。創業110千伏輸變電工程于2017年開工建設,投運后,大幅提升該區域供電可靠性和供電能力。9月10日,四川省發改委正式復函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關于四川省泛在電力物聯網工程實驗室項目的復函》,同意由該公司建設四川省泛在電力物聯網工程實驗室。9月16日,合肥市濱湖新區6.8萬戶居民家庭新一代HPLC智能電表改造完成。這是安徽省首個整體完成用戶終端側改造的示范區,標志著合肥城市“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編輯整理:EPTC智能配電專委會、韓瑞芮